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

真真假假假假真

真真假假假假真 2003/2/13修訂

──評電影《桃色風雲──搖擺狗》

一、片名:桃色風雲──搖擺狗

二、主要演員:達斯汀‧霍夫曼、勞勃‧迪‧尼洛、安‧海契

三、人物簡介:康洛‧布林,美國總統媒體特別顧問(勞勃‧迪‧尼洛飾)、史丹利‧摩斯,好萊鄔製片家(達斯汀‧霍夫曼飾)、溫妮茀‧艾美,美國總統心腹(安‧海契飾)

四、時間:1997

五、改編自小說:《美國英雄》(American Hero by Larry Beinhart)

六、劇情大綱:

這是一部時代諷刺劇,描寫美國總統利用國家機器操控媒體散播戰爭謠言,以轉移媒體之焦點,以影響總統大選選情的電影。

話說美國某位總統在競選連任時,因為和白宮實習生之性誹聞,被對手挖掘出來(似乎以柯林頓為藍本),因此找特別顧問媒體專家康尼‧布林(勞勃‧迪‧尼洛飾),來挽救選情。康尼首先要白宮官員利用媒新聞競爭及捕風追影的習性,散播調動子虛烏有的B-3戰鬥機的消息,渲染將要開啟戰爭的謠言,以轉移大眾注意的焦點。接著又找好來鄔製片家史丹利‧摩斯(達斯汀‧霍夫曼飾),在攝影棚裏「製作」一場「虛擬」戰爭,在電視媒體上播放(似乎是影射老布希),一時山雨欲來風滿樓,大有戰爭一觸即發的態式。

這時候對手找來CIA(中央情報局)出來澄清,表示情報顯示對方並無對美國動武之意圖,這時連媒體專家康尼都洩氣的表示:『戰爭』已經結束了,因為「電視上這麼說」。沒想到製片家不肯善罷甘休,表示片子要製作人說結束才是真正結束,任何人都不可以結束他製作的片子,「戰爭」只是第一幕,第二幕他要塑造一個這個「戰爭」的『英雄』,並配合這個戰爭英雄推出一系列的商品。

沒想到美國防部給他找來的『英雄』是涉及性侵犯被判刑的精神病患,在接管這位『英雄』之後,在將他「救回國」的過程當中,『英雄』的精神發作,被一個鄉下的商店老闆擊斃。沒有了『英雄』,大家都很喪氣,溫妮茀說:「it is so far, yet so close.(差之毫厘失之千里,就差那麼一點點就成功了。) 」沒想到製片家說:「沒有比為國捐軀的英雄更令人感動。」於是又製作了一場很真實、很隆重的迎靈儀式和悼念典禮─『國觴』給總統造勢,末了製片家還說:「我從來沒有製作比這個更真實的戲了。

七、心得:

1. 本片表面上是部政治諷刺片,描寫美國總統為了勝選,不擇手段虛構戰爭之危機,利用媒體操控輿論,影響大眾視聽。電影情節雖是虛構的,但是是以美國總統柯林頓的白宮誹聞和老布希發動波灣戰爭,還有媒體對輿論的影響、美國電影和商業行銷的結合等為素材。這些都是現實生活很真實的事實,所以電影情節雖然是虛構的,但是又有很真實的成份。

2. 而在片中製片家史丹利‧摩斯所製作的「戰爭」,情節雖然都是虛假的,人物和演員也有一小部份是虛假的(由電影中的演員扮演的),但是絕大部份都是真實的,而且都是最最真實的,難怪達斯汀‧霍夫曼飾演的製片家要說:「我從來沒有製作比這個更真實的戲了。」

3. 就如同Marshall Brickman的書評所說的:「(原作)很耀眼、精彩、吸引人,而且很可能是真實的。(Brilliant, sexy, hilarious—and probably true.)」本片虛構的情節又有很可能是真實的,故事中虛假的謊言,卻是由最真實的人事構成。

4. 所以這部片子虛中有實,實中有虛,虛虛實實,實實虛虛,虛實相生,虛虛實實,真假難分。讓人難以分別什麼是小說的情節,什麼是事實的人生。人生不也是這樣嗎?什麼是真的,什麼是假的,真真假假,假假真真,真中有假,假中有真,真假相生,令人弄不清什麼才是真的,什麼是假的。

5. 因此本片表面上是一部娛樂性、政治諷刺性的電影,但是所蘊涵內容,卻耐人玩味深思,具有娛樂性和又具有思索性,是一部既通俗又有深度的精彩好片。

6. 除了這個大主題,從片中也可以看到美國好萊鄔電影界,如何和商業界密切的結合,製造風潮向美國乃至全世界強力行銷其產品,其驚人行銷和企劃能力令人嘆為觀止。片中對美國人乃至全世界,隨好萊鄔電影界之魔音起舞之消費行為,有深刻之諷諫和描繪。

7. 又從片中也可以看到美國媒體,對大眾輿論之影響,只要是在電視上公布的消息,大家就深信不疑,兩邊的陣營都是如此。在媒體捕風捉影報導B-3戰機和戰爭危機之謠言時,大眾之注意力就被謠言吸引,當對手找中情局在電視上證實沒有戰爭時,執政陣營則認為大勢已去而也洩了氣,後來還是製家堅持繼續『製作』下去,才又繼續製作了第二幕『英雄』和第三幕『國殤』。對於美國乃至於全世界對於電視之盲從和迷信,有相當深度之諷刺,但是閱聽之大眾在看了片中的諷刺和矛盾,在嘻戲笑罵之後又有多少人能夠深思這個嚴肅的問題?令人感嘆!

8. 另外一小點,就是片中的製片家史丹利‧摩斯(達斯汀‧霍夫曼飾),無論碰到多大之困難和挫折,絕不輕言放棄,總是積極的面對問題,克服困難度過難關,奮戰精神令人印象深刻。

八、感想──虛中有實-實有有虛-虛實相生

表面上看來本片好像只是通俗政治諷刺片,但是其中虛中有實、實中有虛,故情節是虛構的,但是是取材於真實發生的事件,在劇中現任總統所製造出來的戰爭危機是假的,但製片家所調度動用的人員,又是那麼真實。

所以本片有假有真,有真有假,假中有真,真中有假,最假的事是最真的事物組成的,最真的事是最大的造假,真真假假,假假真真,真假相生,又真又假,又假又真,讓人分辨不出是假是真。表面上只是一部諷刺娛樂之電影,事實上本片又虛又實、又實又虛、虛實相生,是一部難得一見,耐人尋味的精彩好片。(end-1,2003/01/30)(2003/2/9改訂)

「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。」世間什麼是真實的?什麼是虛假的?以列色的智者所羅門王說:「虛空的虛空,萬事都是虛空。(Vain in vain, for everything is in vain.) (舊約《傳道者書》,1:1)我們如何認清世間的真相?如何避免被虛妄的東西迷惑?什麼才是人生應該積極把握的?什麼只是短暫的泡沫,或是虛空的幻境而已呢?

人身難得,生命保寶貴,在我們投注我們珍貴的時間、生命、精神努力去追求之前,難道不應該先停下來,冷靜理性的思考一下:什麼才是最值得我們珍惜寶貴的價值呢?這是亙古以來就存在的老問題,更是處在人生起跑階段的年輕人應該深思的問題,這樣才不會虛擲光陰,浪費寶貴的時間。

少年時代讀到:「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」就很傷感,很怕變成那樣的老大。現在年紀也有一點了,過去雖然也有一點努力,但是自覺得還不夠,感傷的是在不知不覺的時間流逝中,自己也到了傷悲的年齡了。(end-2,2003/2/2)

九、後記:(2003/2/5)

這部片子本來是我拿來練習聽英文的材料,因為很符合我選片的標準:第一是要劇情片,對白要多,第二打鬥、槍戰、汽車追逐等特技動作和視覺效果要少(這些都會減少劇情和對白的質量),第三要有趣,有內涵。當初看的時候只覺得本片只是一部諷世的喜劇,最近讀婆沙有一段討論二諦(勝義諦、世俗諦)的論文,探討四諦當中那些是世俗的道理?那些是究竟的真理?給了我一點啟示,對本片有更深入一層的體會,才覺得其實本片在諢科笑罵之外,還蘊涵著耐人尋味的哲思。

十、延伸閱讀:(2003/2/5)

1. 大毘婆沙論:

餘契經中說有二諦:一世俗諦、二勝義諦。

問:世俗勝義二諦云何?

a. 有作是說:於四諦中前二諦是世俗諦,男女行住及瓶衣等,世間現見諸世俗事,皆入苦集二諦中故;後二諦是勝義諦,諸出世間真實功德,皆入滅道二諦中故。

b. 復有說者:於四諦中前三諦是世俗諦,苦集諦中有世俗事,義如前說;佛說滅諦如城如宮或如彼岸,諸如是等世俗施設滅諦中有,是故滅諦亦名世俗;唯一道諦是勝義諦,世俗施設此中無故。

c. 或有說者:四諦皆是世俗諦攝。前三諦中有世俗事,義如前說;道諦亦有諸世俗事,佛以沙門婆羅門名說道諦故。唯一切法空非我理是勝義諦,空非我中諸世俗事絕施設故。

d. 評曰:應作是說,四諦皆有世俗勝義。苦集中有世俗諦者,義如前說;苦諦中有勝義諦者,謂苦非常空非我理,集諦中有勝義諦者,謂因集生緣理;滅諦中有世俗諦者,佛說滅諦如園如林如彼岸等,滅諦中有勝義諦者,謂滅靜妙離理;道諦中有世俗諦者,謂佛說道如船筏、如石山、如梯蹬、如臺觀、如花如水,道諦中有勝義諦400.1者,謂道如行出理。由說四諦皆有世俗、勝義諦故。世俗、勝義俱攝十八界、十二、處五蘊,虛空非擇滅亦二諦攝故。

問:世俗中世俗性,為勝義故有?為勝義故無?設爾何失,二俱有過!所以者何?若世俗中世俗性,勝義故有者,應唯有一諦,謂勝義諦;若世俗中世俗性,勝義故無者,亦應唯有一諦,謂勝義諦。

答:應作是說:世俗中世俗性,勝義故有。若世俗中世俗性,勝義故無,佛說二諦言應非實,佛說二諦言既是實,故世俗中世俗性,勝義故有。

問:若爾,唯應有一諦,謂勝義諦。

答:實唯有一諦,謂勝義諦。

問:若爾,何故立有二諦。

答:依差別緣立有二諦,不依實事。若依實事,唯有一諦,謂勝義諦。依差別緣建立二種。若依此緣立世俗諦,不依此緣立勝義諦;若依此緣立勝義諦,不依此緣立世俗諦。譬如一受有四緣性,若依此緣立因緣性,不依此緣乃至立增上緣性;若依此緣乃至立增上緣性,不依此緣乃至立因緣性;又如一受有六因性,若依此緣立相應因性,不依此緣乃至立能作因性,若依此緣乃至立能作因性,不依此緣乃至立相應因性。二諦亦爾,依別緣立不依實事。

問:世俗、勝義亦可施設各是一物不相雜耶?

答:亦可施設。

(問:)其事云何?

尊者世友作如是說:能顯名是世俗,所顯法是勝義。

復作是說:隨順世間所說名是世俗,隨順賢聖所說名是勝義。

大德說曰:宣說有情瓶衣等事,不虛妄心所起言說是400.2世俗諦;宣說緣性緣起等理,不虛妄心所起言說是勝義諦。

尊者達羅達多說曰:名自性是世俗,此是苦集諦少分;義自性是勝義,此是苦集諦少分,及餘二諦二無為。(云云…)

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七十七<<毘曇部T27>>p.400.1)

2. 中論:

諸佛依二諦  為眾生說法

 一以世俗諦  二第一義諦

 若人不能知  分別於二諦

 則於深佛法  不知真實義

(<<中觀,瑜伽部T30>>p.32.3)

3. 天台:

一心三觀:空、假、中 (三諦、三觀)

《摩訶止觀》(大正藏46)

4 則留言:

Revata 提到...

好像沒看見
抽象的符號...

KWANGCHING 提到...

我已經貼有十幾篇
但是只發表二篇
因為好像沒有人回應的樣子
所以沒有繼續發表

而且抽象的符號中之後半段
我是希望讀者能先看過原作品
再閱讀比較有意思
這麼一躊躇就耽擱下來了

Vincent Hsu 提到...

在媒體影像的年代,製造出來的假像,使鏡像比實像更「真」,成為了「超真實」(hyperreal),要有智慧去看穿其"假"才是。

KWANGCHING 提到...

回VICENT:
文章是用文字敘述故事,影片是以影像的舖陳敘述故事。文字有文字的語言,影片有影片的語言。從般若『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』的實相,所有的語言都有其限度的。所以中論說:『 諸佛依二諦  為眾生說法  一以世俗諦  二第一義諦  若人不能知  分別於二諦  則於深佛法  不知真實義』如何深入於第一義諦,是需要精密修行佛法。這是我們為什麼耗畢生之精力皓首窮經埋首於佛經的原因。